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活动 > 尉氏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尉氏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0年04月28日 15:53:05 来源: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访问量:1816
尉氏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尉氏县职教中心主任 卢俊杰
 
一、          当前县级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现状
1、目前尉氏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其中通过正规培训人员仅有2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10%。
2、外出务工农民以18—40岁青壮年为主,约占87%左右。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单一,多以体力型短期输出为主。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餐饮服务、
3、尉氏县现有公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十多个,教育资源分散,虽然2006年经过初步整合,建成了目前的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但是还远未达到建设目标,满足不了各类人员培训的要求,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整合。各培训学校实习设施老化、落后,远远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特别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一些热门专业如机械加工、汽车维修、养殖等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加之教师工资待遇低、用人机制不灵活,有能力的人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
4、今年外出农民工工作收入低、加班多、没前途,导致务工人员回流,8%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不再外出务工。 企业招工人数在增加,但明确表示继续外出务工的人数却较往年在下降。对务工人员调查中,有62%的返乡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春节后要继续外出务工,与2008年同期调查相比降低了6个百分点。有30%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要视情况而定是否再次外出务工,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增长6%。
  目前出现的“用工荒”准确的说应该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的根源在于技工荒,而技工荒的源头是职业教育的缺位,跟不上市场对技工需求的变化。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和企业出现了招工难,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企业用工的信息和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愿望对接不上;很多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缺乏技能,同企业岗位的要求对接不上。新一代农民工和上一代相比已经有所不同,特别是“90后”,他们的要求已不是单纯地挣钱,而是更注重自身的发展,更意识到自己权益的保护,希望企业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今年中国劳动力的总供给量将超过2400万人,但经济发展吸纳的就业人数仅仅能够达到一半。
大面积的用工荒,意味着我国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产业结构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越来越急迫。
二、 建议及对策
1、针对农民工培训,各级政府和培训学校要营造氛围,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领导,要统筹规划、分工负责;整合资源、提高效益;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重点发挥企业和院校产学结合的作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升培训质量,使经过培训的农民工都能掌握一项实用技能,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2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职业教育日显重要。
师资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对优秀“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既注重对校内已有“专业教师”的培养,还要加大对兼职“能工巧匠”的聘任;部分教师也要适应教育转型,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双师”,使我们职教师资队伍壮大起来,教学水平提高上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投入不足更是职业教育的“硬伤”。职业教育成本高、投入大,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4倍,一个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投入几千万元设备是必须的,现在全县实训设备总价值不到1000万元,远远不够。每个学校还有沉重的基建债务,学费又必须免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教育法》规定,学校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我们要求政府加大对职业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试验实习设备的建设,这也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把职业教育放在战略高度来抓的一个检验标准。
3、企业要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实现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化,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水平分工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企业的这些调整可以加大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刺激农民工参加技术培训,迫使职业学校提高培训质量,加快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一是要强化技能培养;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搭建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弥补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情况。二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应当成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三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企业一方面为学校实习提供基地,另外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四是要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要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着力点,脚踏实地地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编辑:雄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河南省尉氏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河南省尉氏县人民路西段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